在雲之上,你看不見世界,但卻彷彿看見全宇宙。
(1)註冊帳號後預約床位或營位,於住宿日前30日15:30抽籤,如果沒抽中,可將訂單繼續保留,若有空位釋出每日都會重新抽籤。這次要連續住宿兩日,雖然網站上寫著「如有連續申請住宿,系統將於最後住宿抽籤日公布網站上,未抽中床位及營位申請單將列入候補名單。」但為了避免兩天都落空,我將預約單分成兩天來抽籤,結果其中一天未中籤,所以該天重新改為申請營位,後來順利候補上。
(2)中籤後只能更改一次名單,僅能減少人數或更替2人,不得增加人數,領隊需為入住人員並不得更替。申請到住宿後,就可連結到警政署的入山證申請辦理。若沒有申請到住宿,要事先申請入山證,並在舊登山口的檢查哨,登記單日往返的50個名額,不得過夜,因為檢查哨會確認離開的人員。抵達山屋後,到檜谷山莊後面的管理室找管理員確認床位或營位號碼。
◎食宿與接駁參考:
◎食宿與接駁參考:
由於本次隊員背負經驗不多,加上第一日住帳篷,因此預約協作,協助二晚二早的伙食及帳篷睡袋。(二晚二早餐+飲用熱水+帳篷+睡袋1800元/人)
(2)登山故事館(提供住宿及接駁)
◎天氣:
D1出發時雲層較厚,偶有陽光出露,舊登山口後進入雲霧帶,至3K上稜後逐漸走在雲海之上,在喜多麗斷崖可見壯觀的雲海,但太陽始終無法穿透高空雲層,天色較灰暗,因此本日也未前往觀看夕陽,據前往的隊友說當日也未見夕陽。
D2凌晨三點半出發時,氣溫低但不凍,從檜谷出發上陡坡後,僅著一件排汗衣行走,至紅檜巨木後濕冷穿著外套上至稜線,上稜後雖然已經天亮,但雲層厚太陽未露臉,風大雲霧飄動,鞍部尤其風大,體感溫度應有零度以下,一路穿著外套,至北大武三角點返程時才偶爾雲層飄散可見下方展望。下午回到檜谷後,太陽露臉,於是前往喜多麗斷崖曬太陽,也見到美麗的夕陽雲海雲瀑。
D3早上雲霧尚未湧現,可清楚地看見喜多麗斷崖下方的溪谷,本日的天氣較昨日好,看見陽光與藍天,但稜線上方仍是多雲,一路下行可見溪谷水氣漸湧,大約十點過後往北大武方向看,已經被湧現的雲層圍繞。
◎隊伍:家齊自組隊,共八人。1/10(二)召開行前會議。
◎裝備提醒:由於夜行時間長,頭燈電池一定要全新,並準備備用電池。
◎手機可通訊位置:
根據本次經驗,整條路訊號非常不穩定,較容易有2G訊號,但幾乎沒有4G無法上網,可是隊友遠傳+iphone手機4G訊號卻意外地好,同隊也是遠傳的也收不到訊號。後來下山後,跟檢查哨的人員聊天,他們表示中華、遠傳、亞太在崩壁處比較容易有訊號,喜多麗斷崖的話就要找角度,檜谷山莊只有14營位有訊號。
◎路況:
1.新登山口~舊登山口:開始上坡較陡,接舊道平緩好走.
2.舊登山口~2.5K木椅鞍部:多崩壁,小心即可,不難走
3.2.5K~檜谷山莊:多陡上,途經平緩杜鵑林及瘦稜.
4.檜谷山莊~紅檜巨木:多之字陡上,夜行不難.
5.紅檜巨木~上稜路樁:經濕滑水源區,後多樹根倒木拉繩陡上.
6.上稜路樁~大武祠:多上上下下瘦稜路,風大.
7.大武祠~北大武山:二下二上,拉繩樹根岩壁,最後上坡最陡.
◎行程:每日行程大多比預定行程晚一到二小時
時程
|
實際行程
|
計劃書原訂行程
|
D1
01/22
(日)
|
07:00
|
07:00
台南集合
|
08:40
|
08:20
泰武派出所繳交入山證及入山名冊
|
|
10:15
|
10:00
新登山口(找路邊停車)H1160
(第一登山口-木梯登山口-緩上)
(第二登山口-產業道路終點-陡上)→走這條
|
|
11:43
|
11:00
舊登山口H1550,午餐1小時
(有廁所及水源) 有叉路,請注意
|
|
12:43
|
12:00
舊登山口出發,由解說涼亭旁路徑起登0K,每
|
|
13:10
|
12:15
崩塌,快速通過 0.6K
|
|
13:23
|
12:45崩壁,小心通過1.2K
|
|
14:00
|
13:15
西大武山叉路口(來回1小時,不取)2.1K
|
|
14:15
|
13:50
2.5K鞍部有木椅可休息,開始上坡2.5K
|
|
15:36
|
14:45
喜多麗斷崖,看雲海的好地方3.8K
|
|
16:20
|
14:50
三叉路口4K,取左往檜谷山莊
|
|
16:25
|
14:55
檜谷山莊4.2K。
|
|
D2
01/23
(一)
|
02:00
|
03:00起床,吃早餐
|
03:28
|
04:00摸黑出發(6:40日出)
|
|
03:32
|
04:05
三叉路口,取左往三角點
|
|
05:00
|
05:30
通過紅檜巨木5.4K
|
|
05:38
|
06:10
第一水源地,小心濕滑 6.1K
|
|
05:41
|
06:15第二水源地,小心濕滑
|
|
05:48
|
06:20
最後水源地,小心濕滑
|
|
07:00
|
07:00
拉繩攀峭壁,請務必小心踩穩再走7.2K
|
|
07:15
|
07:20
路程指示木樁(距大武遺址0.5K,距三角點1.5K),上稜風大7.4K
|
|
08:27
|
08:00
高砂義勇軍紀念碑與大武遺址,H3020,7.9K
之後二上二下的稜線路。
|
|
10:00
|
09:00
北大武山,一等三角點,百岳No.92,H3092,9.0K。
|
|
10:25
|
09:30
返程
|
|
11:22
|
10:30
大武遺址,無水,午餐30分鐘7.9K
|
|
12:02
|
11:00
出發。
|
|
13:57
|
14:30
紅檜巨木5.4K
|
|
14:50
|
15:15
檜谷山莊4.2K
|
|
D3
01/24
(二)
|
06:00
|
05:00
起床
|
07:42
|
06:00
出發下山
|
|
07:53
|
06:20
喜多麗斷崖
|
|
10:20
|
08:30
舊登山口
|
|
11:37
|
09:30
新登山口,整裝上車
|
|
12:20
|
09:50
大武山之門拍照觀光
|
|
13:20
|
10:30
海鴻飯店聚餐
|
|
14:30
|
11:30
賦歸
|
|
15:50
|
12:30
台南
|
◎落差圖:總路程24.2K,總上升2533m,總下降2490m
◎紀錄:
D1 01/22(日)
0710 台南集合出發。走台86接國道3號下麟洛交流道,沿台1線往內埔方向,近內埔市區時,內車道左轉接南寧路,左轉勝利路,再左轉光明路(187縣道),續行昌宏路(屏98)往營區方向,至營區大門右轉沿山公路185縣道南行,左轉屏102-1至佳平的泰武派出所繳交入山證。
0840 泰武派出所。可以在此現場辦理入山證,不過當場key資料申請太花時間,若事先在線上辦理,到派出所只要繳交入山證與名冊,不驗證件,警察蓋章撕下副本後,就完成了。派出所貼心有提供廁所,不過目前整修中,警察建議到旁邊的戶政事務所後方上廁所,男女廁各一間。
經過佳平部落後,一路往上,由於適逢週日,整條路幾乎都是自行車隊,偶爾還有路跑的人,車子相對很少。車程有兩處要特別注意,避免走錯路,一是逍遙山莊的叉路口,要往左行駛泰武村。二是到泰武村的大武山之門後,往左有兩條岔路,記得要走右下那條路,因為要爬山,所以容易直覺往上走,可是左上那條路是通往農莊的產業道路,坡陡路況差,不好會車與轉頭,所以要特別小心。過了大武山之門後,路況也相對比較差,有幾個地方若底盤較低或車子比較新,可能會心疼。
1015 新登山口,H1160。登山口有兩處,第一新登山口為木梯,第二新登山口在產業道路終點的階梯。本次來回都是走第二登山口。由於是假日,道路兩側都停滿了汽車,也花了一些時間找位子跟停車。
逍遙山莊岔路口,取左行 |
大武之門岔路口,取右下 |
假日停滿車子(左方缺口為第二登山口) |
◎曲莖馬蘭:Strobilanthes flexicaulis Hayata 爵床科
灌木狀草本。株高50 -100c m;枝光滑,常成之字形彎曲,是曲莖馬藍名字的由來,具狹翼。葉形變化極大:生於一般莖上的葉子,基部漸狹而具柄,長在開花莖上的葉子,葉形小,基部長成心形而近無柄,形成大葉包小葉的情形,相當特別。花成穗狀排裂,藍紫色。為台灣特有種。中部及南部中海拔地區可見。溪頭、阿里山有較多族群。
1143 舊登山口,H1547。八八風災前,汽車可以直接開到這裡,風災後因道路崩塌,採高繞,新登山口到舊登山口為2.8K路程。此處為過去的第一停車場,也是重要岔路口,左往舊筏灣10K、廁所60m ,左後上稜往日湯真山2.8K,右前方為管制站。大多數隊伍都會在此休息,除了有廁所外,還有水源,水龍頭出來的水一開始呈現乳白色,原來是因為氣泡多,氣泡會逐漸消失,變成透明無色的水。
1243 出發,步道0K由此開始。2014年我來北大武山,小房子只是林務局工作站,105年初封山五個月整修檜谷山莊及步道,重新開放後,現在則為管制站,管制人員進出,進入時須繳交蓋過章的入山證,並繳驗每個人的證件,林務局人員會審核是否在檜谷山莊的住宿名單中,若有人未到,則刪除名字。審核無誤後,開閘門讓隊伍進入,在步道上可以看到許多堆疊的沙包、防護網、鐵踏條等整修的痕跡。
舊登山口往北望向溪谷,可見井步山.大母母山.倫原山.卑南主山 |
1254 解說樁4號:北大武山的林相變化。(路260m)
北大武山步道海拔高度介於1,540- 3,092公尺間,年均溫14oC由於地形變化及氣候差異性大,形成了多樣性豐富的森林環境。
◎1,540-1,800公尺間是暖溫帶闊葉林,以樟科及殼斗科為優勢樹種,且有豐富的藤本及附生植物。
◎1,800-2,500公尺間是暖溫帶針闊葉混合林,長年雲霧繚繞,針葉樹、闊葉樹、灌木及地被植物完整,以昆欄樹及紅檜為優勢樹種。
◎2,500公尺以上地區為涼溫帶針葉林,以台灣鐵杉為優勢種,林下則以箭竹為主。
資料來源:北大武國家步道解說手冊http://recreation.forest.gov.tw/rt/data/119.pdf
以下解說樁資料皆來自此手冊
資料來源:北大武國家步道解說手冊http://recreation.forest.gov.tw/rt/data/119.pdf
以下解說樁資料皆來自此手冊
北大武山未受破壞的原始林,提供了易受干擾的哺乳類動物良好的棲息地,步道上常見的有台灣獼猴、台灣長鬃山羊、黃鼠狼、黃喉貂、白面鼯鼠、條紋松鼠,如果幸運的遇到他們,請別驚擾它們。其他的大型哺乳類有台灣黑熊、台灣水鹿、山羌等,其中台灣黑熊由於數量正在快速減少,格外的稀有,已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。
1308 解說樁6號:附生植物、鳥類分布。(路700m)
當我們走進濃密的森林時,是不是發現有些植物會依附在其他樹木上生長,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般,這類植物稱為附生植物。附生植物大致又可分為著生、攀緣、纏勒、半寄生和寄生等五種類型,前四類植物本身會行光合作用,可產生養分,而逐漸壯大;寄生植物則無法自行生存,必須由寄主身上取得養分,但寄生過多時就可能危及寄主的生存。步道常見的附生植物有伏石蕨、石葦、瓦葦、崖薑蕨等。
北大武山的原始林提供了鳥類良好的棲息環境,根據統計已有觀察紀錄的共有24科82種鳥類,其中還包含了14種台灣特有種。依據不同的海拔高度,具有代表性的鳥類分佈如圖所示。
1311 通過崩塌地,多石片碎石,雖經過整理,但下次大雨仍有可能再崩落。
1319 路1K,H1553。抵達前會先通過一座木橋及溪溝,木樁放有救難繩。2015年10月在1.1K處曾發生墜谷意外(雖不困難也要小心意外)。
1323 通過崩壁,由山壁開鑿出來的路徑,不難走。
1319 路1K,H1553。抵達前會先通過一座木橋及溪溝,木樁放有救難繩。2015年10月在1.1K處曾發生墜谷意外(雖不困難也要小心意外)。
1323 通過崩壁,由山壁開鑿出來的路徑,不難走。
1356 路2K,H1742。解說樁8號:臺灣粗榧。(路2050m)
科名:粗榧科,學名:Cephalotaxus wilsoniana。可別以為這棵針葉樹是紅豆杉!它是台灣粗榧,又稱為威氏粗榧、台灣三尖杉,是台灣稀有的保育類植物,主要生長在海拔650-2,700公尺間的森林,原生數量已非常稀少。與紅豆杉最大的差別在於它的葉背有明顯的白色氣孔帶,且它的種實是橢圓型的核果,差異性其實是很明顯的!
1408 解說樁9號:山櫻花。(路2380m)
科名:薔薇科,學名:Prunus campanulata。什麼樣的植物同時會受到鳥類和人類的青睞呢?山櫻花就是其中的代表。山櫻花是台灣特有的櫻花種類,又名緋寒櫻,原生於海拔500-2,000公尺之闊葉林中,目前已廣泛的栽植在台灣各地。每到冬季,葉片盡落;春暖之際,光禿禿的枝幹上會掛著一叢叢的緋紅色花朵,鐘形下垂,吸引著眾人的目光。另外常見的誘鳥植物還有:玉山假沙梨、墨點櫻桃、火炭母草等。開花後所結的果實,是鳥類鍾愛的食物,總是吸引許多鳥類駐足。
1409 解說樁10號:青楓。(路2450m)
科名:槭樹科,學名:Acer serrulatum.。植物是會換裝的,提醒你季節的變化,眼前的青楓便是會換裝的樹!主要生長在海拔500-2,000公尺的森林內,是落葉性喬木。青楓之葉片對生,有小鋸齒,柄細長,葉片5裂,裂片深達葉面的1/3-1/2。每年秋季葉片會隨著低溫而逐漸轉黃、變紅,最後落下,最易勾起濃濃的愁緒,特別討喜。而其果實為翅果,掉落時會在風中旋轉飛舞,相當有特色。
1415 路2.5K,H1796。鞍部木椅休息區,有水龍頭及水槽,木椅後方小稜有一個水塔,不過山友也多在水塔附近上廁所,小白花很多><。在此休息10分鐘,過了鞍部後,明顯坡度較陡。
解說樁11號:臺灣紅豆杉。(路2600m)
此處有水源 |
科名:紅豆杉科,學名:Taxus sumatrana。仔細看看這棵與杜英合抱的樹木,它可是大名鼎鼎的紅豆杉!北大武山地區是紅豆杉原始的生長環境之一,可說是紅豆杉的故鄉。由於木材品質良好,因此早期伐木時代常做為家具材料與雕刻使用。由於受到過去大量的砍伐與盜採,使得目前數量稀少,亟需大家的珍惜與保護,所以請千萬別傷害它!
1432 解說樁12號:藍腹鷴。(路2770m)
科名:雉科,學名:Lophura swinhoii。北大武山國家步道沿線有許多的火炭母草,它的果實是藍腹鷴的最愛,因此藍腹鷴常在這片森林中被發現。藍腹鷴是相當羞怯機警的鳥類,通常只在晨昏、濃霧、天候不佳、光線昏暗的時候,出現在林下或林道上覓食,屬於雜食性鳥類。藍腹鷴是台灣特有瀕臨絕種保育鳥類,主要分佈在海拔300-2,000公尺間的中低海拔森林內。
1437 解說樁13號:腐植質苔土層。(路2880m)當陽光穿透杜鵑林,灑落在平緩的路徑上,姿態各異的杜鵑樹像伸手向天空揮舞。值得多停留。
位於台灣杜鵑林下的土壤,是不是感覺特別不一樣呢?摸起來柔軟富有彈性,上頭還覆上一層綠色的苔蘚,感覺相當舒服,我們稱之為腐植質苔土層。由於長年的落葉與枯枝不斷的累積,因此慢慢的累積了帶有空隙的腐植質,再加上北大武山常年雲霧繚繞,濕度高,因此表面上就佈滿了綠色的苔蘚,有如柔軟的地毯,也提供了許多小型動物的棲息環境。
1444 解說樁14號:杜英。(路2960m)
科名:杜英科,學名:Elaeocarpus sylvestris。半落葉性喬木,常見於台灣中低海拔森林中,樹型有如大傘般展開,相當優美,常被作為庭園樹、行道樹。杜英一年四季常有紅色老葉高掛枝頭,是高價值之觀賞植物。杜英的果實有如橄欖,可食用或用來製作肥皂及潤滑油;木材適合作為栽培香菇的段材,外皮則可作為染料,用途相當廣泛。眼前的這棵杜英,樹型高大,根盤錯結,是台灣平地相當少見的情況。
1446 解說樁15號:樹根與水土保持。(路3010m)
植物在生長時需要由樹根吸收土壤的養分,因此藉由樹根不斷的擴張,也能夠吸收更多的養分。此處的台灣杜鵑林,已生長出綿密的樹根,緊緊抓牢著土壤,而這些土壤中的空隙,因為毛細管原理而能夠留住水份,加上豐富的腐植質層與地被植群,因而達到涵養水源的功能,而植物的根系越強壯、發達,更能確保土壤不會被水沖蝕。因此,森林裡的樹木,就是最好的水土保持英雄!
1447 解說樁16號:四照花。(路3030m)
科名:山茱萸科,學名:Benthamidia japonica。有著四片白色花瓣的四照花,是台灣珍貴稀有的保育類植物,日本、韓國及中國大陸皆有生長,而北大武山是台灣少數的棲地之一,需要積極的保護。四照花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的森林,屬落葉性的小喬木或灌木,每年4月中下旬是主要的賞花時節,也是北大武山重要的景觀特色之一。
1451 路3K,H1879。過了3K,坡度較緩,也出現瘦稜,透過林間也能看見遠方的山頭。解說樁17號:台灣杜鵑。(路3100m)
科名:杜鵑花科,學名:Rhododendron formosanum。台灣杜鵑可說是台灣的杜鵑品種中,最高大的一種,葉背有灰褐色毛茸是主要的特徵。也曾經在林務局的票選中,被選為杜鵑花后。主要生長在海拔600-2,500公尺的闊葉林內,中台灣山區則有不少純林的分佈,是台灣的特有種。每年4-5月間開花,花色為白色或淡紫紅色。
科名:槭樹科,學名:Acer morrisonense。深秋起森林開始變裝,除了青楓之外,就屬台灣紅榨槭最吸引眾人的目光!與青楓相較,葉片較青楓寬圓,葉片為五淺裂,春季吐新芽時嫩葉也呈紅色。它是海拔分布最高的槭樹,落葉前顏色最紅。主要生長在海拔1,800-2,400公尺山區,秋季到達北大武山,由步道口拾級而上,可以欣賞到青楓與台灣紅榨槭接力演出的變裝秀。
解說樁19號:阿里山千金榆(路3600m)
科名:榆科,學名:Carpinus kawakamii。除了楓香、槭樹會在秋冬變裝外,北大武山常見的變色葉植物還包括了眼前的阿里山千金榆。又名雞油舅、阿里山鵝耳櫪,主要分佈在海拔500-2,000公尺的地區,屬於落葉性的喬木,它的葉片和台灣櫸非常相似,本種為重鋸齒緣,台灣櫸為單鋸齒緣;阿里山千金榆樹型優美,在秋冬之際不得不讓路過的山友多看幾眼,是台灣中海拔常見的景觀樹種。
1531 解說樁20號:台灣一葉蘭。(路3790m)
科名:蘭科,學名:Pleione formosana。蘭花一向給人清新脫俗的感覺,在北大武山深處,生長著一種台灣相當有代表性的高山原生蘭花-台灣一葉蘭,與檜木一樣均長在盛行雲霧帶,以阿里山地區分佈最多,由於通常僅長有一片葉,而得其名。由於盜採,數量因此銳減,已被列為保育類植物。每年3-4月為花期,花朵單一,偶見二朵,呈粉紅色、淡紫或深紫色,偶見純白色,相當討人喜愛。北大武山是原生棲地之一,當您見到它的身影,請千萬別動手摘取!讓大家都可以欣賞。
1536 3.8K,H2115,喜多麗斷崖,展望極佳,可眺望附近山系,尤其是一旁的南大武山稜線,這是看夕陽、雲海、星星的絕佳之地。我們上至稜線時,雲層太厚,陽光未能透出,但雲海厚實,彷彿站在雲之上,看來有些不真實啊。大家在此拍照休息了35分鐘。
◎雲海的成因
雲海,其形成原因係由地表蒸散作用所產生的水氣,隨著氣流沿坡面上升,至高空遇冷凝結成雲,冷凝的水滴未達降雨程度卻也無法再繼續升高,不斷增加的雲團漸次堆疊聚集在山谷,就形成雲海景觀。通常在早晨日出後,雲中的小水滴因溫度上升,雲團因此逐漸蒸發消失,一直到下午日照減弱後,才又慢慢形成雲海。當由上向下俯視
雲 霧 大片聚集時,雲霧表層起伏流動如臨大海之濱,波起峰湧,漫無邊際,此一現象稱為「雲海」
資料來源:【迎早春,讓我們看雲去】行政院農委會101年2月(第236期)
雲海一般多發生於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左右,即冬、春季節。這段時間,大氣中低層的氣溫低,層積雲的凝結高度也比較低,通常會下降約至800~1200米之間。冬春時,冷空氣活動頻繁,雨雪天氣之後,就會常出現大面積的好雲海,尤其是壯觀的雲海日出。而入夏后,氣溫逐漸升高,雲的凝結高度升到1500米左右,基本超過或接近大部分峰頂,這時候雲霧籠罩,就不易看到雲海。
1616 解說樁22號:帝雉。(路3840m)
科名:雉科,學名:Syrmaticus mikado。什麼鳥最能代表台灣呢?帝雉曾經在台灣國鳥票選中區居亞軍,令人為其叫屈!我們現在使用的千元大鈔,卻是以帝雉做為台灣的代表性物種。帝雉又名黑長尾雉,是台灣的特有種鳥類,主要棲息在海拔1,800-3,300公尺的針闊葉混合林下,現在數量相當稀少,已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鳥類。帝雉的領域性強,大多單獨行動,夜晚則會在離地面1-6公尺的地方休息。雄鳥有藍黑色金屬光澤的羽毛,雍容華貴;雌鳥比較樸素,全身是褐色帶有淺色的縱斑,且體型較小。
1620 路4K三岔路口。右上往北大武三角點5K,左下往檜谷山莊0.2K,取左而行。
1625 檜谷山莊,H2132。到檜谷山莊後,先到山莊後面的管理室報到,管理員會告訴你營位或床位(D1營位3.14.15 /D2床位27-34),不需要驗證件,沒來的人會被劃掉。因為是第一次請協作處理食宿,所以還請管理員帶我去找協作「杜越」,原來協作們都在走道的廚房區,與阿杜相見歡之後,阿杜說都是他帶人去找管理員,還是第一次管理員帶客人來找他><
跟阿杜拿到帳棚後,到營位去搭帳,男生比較辛苦,得到最下方的3號營位。吃完晚餐後再跟阿杜拿睡袋。本來打算去看夕陽,可是看天色不佳,所以搭完帳棚後,就等著吃飯了。檜谷的營位下方是木板墊高,所以隔絕地氣的效果好很多,但是怕太冷,所以帳棚雖有附鋁箔地墊,我們還是自己帶睡墊來。營地附近有水龍頭,所以其實很方便。
曾經隱身在紅檜環抱下的檜谷山莊,提供了攀登北大武山的人們,一個休憩過夜的據點,養足了精神就可邁向更高的挑戰。今日北大武山國家步道路線,早期是當地原住民獵人的獵徑,昭和15年(1940)日本人開始勘查台灣五嶽的登山路線,便沿著此路徑上山抵達此處,當時稱此處為「檜山」。昭和19年(1944)日人為建造步道及山上的神社,便在檜山興建施工所,以監督管理工程,便是檜谷山莊的前身;神社完工後,為提供日人登山住宿之用,便就地取用附近的檜木改建成驛館。戰後日本退出台灣,泰武村民將驛館拆除以其木材興建學校,直到民國56年(1967)才由林務局原地重建避難山莊,正式取名「檜谷山莊」。民國90年(2001),屏東林區管理處重新翻修,將檜谷山莊整建為設備完善的大型山屋,除提供遮風避雨之處外,還提供乾淨的水源及衛生設備,約可提供60人住宿,服務往來北大武山的山友。
1800 晚餐,菜色:肉燥、三種蔬菜、白斬雞肉、白菜湯。這一天有兩位其他隊伍的人搭伙,登高網頁上說明需10人以上才會供餐,所以我們八人隊伍還容易達到人數,若是小隊伍就要碰運氣有沒有其他較大的團體可一起搭伙了,但其實人少自己開伙也比較省錢。六點到八點之間檜谷山莊有供電照明。
◎檜谷山莊的水力發電
有別於台灣其他山屋習慣採用太陽能發電,檜谷山莊受樹蔭遮蔽,且終年水氣迷漫,不利於太陽能發電,工程人員於是利用高山豐沛的水源作為發電動力。林管處花費80多萬元打造的檜谷山莊水力發電設備,接引山屋後方水源,利用高低落差發電,提供檜谷山莊寢室、走道、廁所及露營區照明電力,改變過去50年來摸黑紮營的環境,提高夜間住宿安全性。
1910 宵夜。主任特地準備了胡椒雞、政璋大哥準備了烏魚子跟茶飲,一群人在我們14號營帳前聚餐。
2130 就寢。其實睡帳篷比隔天睡山屋舒服多,安靜、空氣好,不過正值大寒冷氣團報到,我妹就因為睡袋羽絨量太少,一直睡不暖,所以建議拿到睡袋後,先試試,如果真有問題就趕快跟協作換。本來打算隔天睡的滿意的話,乾脆用山屋跟別隊換睡帳篷,只是不管換不換,一早都要收帳棚,於是決定省事,隔日還是睡山屋床位。
下一篇北大武行2
http://amimitea.blogspot.tw/2017/01/2017012201242.html
2130 就寢。其實睡帳篷比隔天睡山屋舒服多,安靜、空氣好,不過正值大寒冷氣團報到,我妹就因為睡袋羽絨量太少,一直睡不暖,所以建議拿到睡袋後,先試試,如果真有問題就趕快跟協作換。本來打算隔天睡的滿意的話,乾脆用山屋跟別隊換睡帳篷,只是不管換不換,一早都要收帳棚,於是決定省事,隔日還是睡山屋床位。
下一篇北大武行2
http://amimitea.blogspot.tw/2017/01/2017012201242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