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

20160211初四走春舊筏灣登旗鹽山

2016/02/11 走春舊筏灣登旗鹽山 

天氣:天氣晴朗,近午略有飄雨,一會即停,下午三點過後於隘寮南溪溪谷遇小飄雨,返回舊筏灣部落時,對面山頭雲層漸厚,並有雷聲,幸運地上車後,雨勢才漸大,下山後雨停且有美麗的夕陽映照在山頭。

參加人員:黑貓(嚮導、開車)、秀美(領隊)、小潔。

◎參考網站:
1.舊筏灣住石板屋與登旗鹽山  http://sunnyman.pixnet.net/blog/post/442451813

◎參考影片:MIT臺灣誌
1.射鹿部落
(1)20150118家在遠方的那座山 望斷射鹿 鄉關路
(2)20150125重拾失落的族群記憶 在悲傷的巴達因 射鹿部落
2.舊筏灣部落
(1)20141130盤桓大武山下的排灣部落 秋陽暖暖 做客舊筏灣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VNaLj6-R90
(2) 20141207從族群美麗榮耀出發 尋回排灣舊時驕傲

◎軌跡圖:總長度14.3K
 


◎google earth圖:




◎落差圖:上升1027m,下降995m
 

◎紀錄:
0555 台南火車站出發
0651 抵達高雄火車站,與黑貓、小潔會合
0707 出發
0714 永來豆漿店買早餐
0805 經過原住民文化園區
0825 經過瑪家村(屏3511.5K處)

0828 路旁有一瀑布(屏3512K處),下山時看見許多遊客在此泡茶聊天吃麵。

0835 因邊坡崩塌、路基流失,設置一高架橋。

0838 經過一處邊坡崩塌處(屏3515-16K處),路旁架設有圍網阻攔滑動的板岩,但若大雨,很有可能會再崩塌。

0844 板岩區,一整面平直的板岩被截斷坡腳,未來也有崩塌的危機。

0848 抵達舊筏灣部落(屏3518.2K處),H813m。在部落房舍的路邊停車,水泥路仍往前延伸,通往平和(比悠瑪)部落與北大武山登山口,遇見有一台車的山友停好車後步行前往,但目前舊筏灣古道路況不佳,猜測這群山友應該只是到舊筏灣國小(平和國小)遺址。
 
往平和國小


◎補充:舊筏灣古道
北大武登山口~ 舊筏灣步道,又名「平和古道」,位於屏東縣泰武鄉舊筏灣部落,是早年是瑪家村、泰武鄉,原住民沿舊筏灣可通往北大武山登山口的步道。舊筏灣步道全長約12公里,落差約在750公尺,是一段具有文化意義的古道。
    由於步道在2009年被莫拉克颱風毀損,管理單位已封閉多年,造成步道雜草沒徑,原本好走的林道幾已不見,還好有一條由獵人走出來的步徑仍可依循行走, 1.5K過後約一公里的路段損毀相當嚴重,路徑幾已全無,落差又大,在林管處未修護開放前,一般山友沒人帶路,最好不要前來。
參考資料:
1.筏灣泰武步道(102/12/22 & 103/01/08)

0900 整裝後出發。取水塔旁的水泥路下。
0901 水泥路步行不久右側看到階梯往下為舊筏灣石板屋房舍,由於此次主要是為三月的活動路探,因此來看一下督搭利麻民宿,位於階梯路的左邊,階梯右邊有一小片紅藜田。不過主人不在家。回到水泥路續行。
 

◎補充:紅藜(臺灣藜)
以往台灣原住民對於台灣藜的種植及利用方式,主要是因應傳統祭祀的需要,因此往往僅在栽種小米、陸稻、芋頭及甘薯等主要糧食作物時,選擇鄰近小面積的旱田,進行單一作物種植或是間作混植。在南部及東部的排灣及魯凱族領域內,是目前台灣藜種源保存最多,栽種數量較多的地區。排灣族人稱台灣藜為 tjulis ,魯凱族人稱之為 baae ,東部地區的部分排灣族人更依其小穗之顏色,再將之細分 3 種, kapulapula 的花穗呈黃色, odidile 為紅色系列的台灣藜, uda-udasa 為深橙色的花穗品系 。對排灣及魯凱族人來說,台灣藜不僅僅是釀酒材料,更是美味的食材,族人往往在小米及白米稀飯中,與山萵苣等野菜,一起添加,塑造台灣特有的養生飲食生文化。除了每年收穫季前的釀酒及小米糕製作外,兩族人更將台灣藜之豐富色彩應用於頭飾的裝飾花材應用,給了它另一種美麗的想像。

節錄自:行政院農委會〈台灣藜之開發應用成果介紹〉http://www.coa.gov.tw/view.php?catid=21684


0911 踢水泥路來到部落盡頭立有一石「史卡排灣 太古拉筏瀑布」,突然從部落裡跑來兩隻很可愛的小狗,一黑一白,然後就這麼一路跟著我們,趕不走。
   

0925 朝聖橋,建於103年,很新的一座橋,H700m。溪谷為乾溝,但多碎石,想見豪雨時節,大水恐挾帶大量土石。有不少摩托車、汽車停放在此,因為過橋下坡後,水泥路結束,變為碎石路,因此遊客或山友的車最多到此。
   

0942 抵達「還我河山」的立石,H603m。立石後方即為由山頂分層傾洩而下、落差極大的撒拉灣瀑布群(太古拉筏瀑布)。

0943 「還我河山」立石往前行約30m,左側有一叉路口,往下為瀑布區。不取,直行。

0947 「瑪拉灣瀑布」立石,H566m,停了四台機車,其中兩台還蓋有透明塑膠布,應該是原住民的車子。

0949 抵達隘寮南溪底,H565m,因射鹿吊橋於八八風災後被毀,需渡溪通過,架有繩索,但若穿雨鞋較不容易濕,或者用石頭疊出部分腳點,或者脫鞋通過,否則鞋子很有可能會濕。此處應為太古拉筏瀑布的瀑頂。
   

            
          插曲-狗狗救援記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我們渡溪後,一路跟隨的兩隻小狗,誤把揮手再見當作招呼牠們過來,兩隻小狗開始試圖渡溪,結果不小心,掉進水裡,小黑很快就自行上岸,但小白卻被水流往下游帶,此時所有在場的人都非常緊張,路上遇見的兩位大哥連忙衝到下游的石頭上,一位大哥甚至脫鞋撩褲子站在水中,準備撈狗,黑貓則是拿出繩索預備,沒想到小白很努力地往岸邊游,但因石板光滑,小白一度又要被湍急的水流帶走,水中的大哥甚至連上衣都脫了,準備游到對岸救狗,幸好小白費了一番力氣貼在石壁上,但因缺乏腳點,小白看來就要精疲力盡了,小黑則是在岸邊嚎叫,而原本在岸邊炊煮的兩位同學(警大),其中一位神速地衝到對岸,並走在腳點甚小的石壁上,而小白也好不容易終於站到一處平坦處,但以無法再往上爬,警大同學小心翼翼地將小白抱離,小白終於安全脫困,卻也全身顫抖,只是沒想到小黑看到小白的第一個動作竟然是逃離,或許是因為不小心將小白推落水裡感到自責,等過了一會,小黑才過去舔小白安慰賠罪,而警大同學則是很溫柔地一直安撫小白。後來我們交給警大同學一些麵包,並請他們回程時協助將兩隻小狗帶回部落。一路上我們常談起這兩隻小狗,深怕他們患了恐水症,從此不敢過溪。我們回到部落時,也試圖尋找牠們,可惜最終沒能再遇見。

1007 出發。因看見林間的布條就往上走,卻發現石頭青苔多,感到納悶,進到林間之後發現路徑也不明顯,捉著方向往左切才接上清楚的路徑,原來渡溪後要往左走,在大石後可清楚看見林間缺口與布條。我們看見的布條應該是舊路或綁錯的。

1016 岩壁路,H591m。有繩索可補助,腳點清楚,並不難走。
    

1020 隘寮南溪的右支流,H591m,水色清澈,溪谷較小,跨溪後須攀上一大石,雖然兩條繩索,但兩條彈性不同,加上腳點小、距離遠,因此上攀時,需憑藉這兩條繩,對我腿短柔軟度差的人來說,爬的還真有點辛苦。過溪後需行林間,開始陡上。

1028 橫木可休息。


1038 叉路口,H696m,取右上,直行也可,因為兩條路約5-6m後就接在一起。
 

1040 路旁有石板堆疊,應為獵人休息處。


1057 通過一舊叉路口,H790m。過去紀錄裡寫到此處叉路右上,但目前右上的叉路已封起來,但可清楚看見林間仍有舊布條,過去都取乾溪溝切上稜線,但因直行路線清楚,因此上山時並未特別注意此地原有叉路,只是紀錄中寫道會由乾溪溝上稜,但抵達部落時卻未經過,顯示路徑已經有所改變,因此下山時特地尋找舊的叉路口。目前所看到的新路雖較舊路長,但路徑清楚,應較原本的溪溝錄好走。

山友刻意阻擋的舊路口
1104 開闊的谷地,有小水流,H843m
 

1130 抵達射鹿部落李正頭目家,H980m。因八八風災,邊坡崩塌,射鹿部落僅剩頭目家的石板屋保存完整,而今日頭目家上方坡地上有一戶石板屋較完整。剛好有部落居民回來,應該與頭目家有關係,因為頭目家石板屋前有炊煙,石板屋也有開,可能是有山友來住宿,因此回來部落張羅,石板屋前有兩頂帳篷,山友去了旗鹽主山。我們原在屋前的石椅上休息,因飄了雨,改進涼亭裡,部落大哥很客氣地再幫我們把涼亭上的帆布拉好。我們在此吃行動糧休息。

 

今昔比較圖
石磨仍在
   

邊坡崩塌嚴重
 

已殘破的涼亭
 

以下為射鹿部落石板屋舊照,八八風災因邊坡崩塌,現今已不復存在
 

1200 取石板屋左後方出發。協助救狗的兩位大哥也上來了,我們鼓勵他們也跟我們一起去旗鹽山。

1215 部落的分界石da mu as,後方即為旗鹽山頭,H1008m。路旁一顆石頭,在〈MIT臺灣誌〉影片中,部落耆老說此地有兩個意義,第一是部落裡死胎或夭折的用過物品都會拿到此處丟入山谷,象徵把霉運丟掉。第二是部落間的通婚也會以此為界,如射鹿(查里西)與高燕(巴達因)部落通婚時人聚集此地,協調好之後,再由另一部落帶回。顯然是部落的領域分界,具有特殊的意義,因此我們在石頭上看見有酒與檳榔的祭祀,希望以後山友來到這裡可以不要站到石頭上拍照,以表達對原民文化的尊重。
 

1218 此處山徑略有崩塌,碎石鬆散,踩踏需多小心,H1008m


1221 高燕部落,H1003m。頹圮的石板屋,有一套告示牌寫著排灣族第二遷徙地,並有一首「夢見祖靈」的詩。往前走不遠可以看見有一祭祀的石板,前有香菸、檳榔、竹製酒杯,為影片中出現的祭祀地。


1232 鞍部,H970m。據黑貓說以前這裡放養很多羊隻,現在則是草木叢生,不勝欷噓啊!
 

1233 叉路口,H972m。直行為獵區,有一模糊的鐵牌寫著獵區危險,取左上行。
 

1247 旗鹽山,H1057m,編號7110號三等三角點。四周被樹木包圍,偶有縫隙可見展望,而山頂上腹地頗大,可供休息。
 


◎補充資料:射鹿與高燕部落
 射鹿caljisi與高燕tulinau二部落,由旗鹽山cekecekes東北側的kalicekuan移出,而原始居住地在旗鹽山北方懸崖上,稱為kapadainan,也就是padain族群的發詳地。padain是排灣族最古老部落,傳說是創世女神saljavan降臨之聖地,在此創造族民,亦是眾神聚集與祭儀發源地。至今,排灣族與魯凱族的搖籃曲仍然保留ti saljavan i padain,而祭師在祭儀中 所唸之祭詞也會提到padainkapadainan。可是,因在僻遠山區, 自荷據以來,一向被疏忽,相關文獻記載殊少。
射鹿caljisi與高燕tulinau二部落由kalicekuan分出,分出的兩代前,因婚姻關係,大頭目kazangiljan liyuz入贅於taruljayaz家頭目vavauni,於是padain族群遂轉由taruljayaz家治理,延續padain正統香火。
李正cegavpadain頭目,是鼻笛、嘴笛、口簧琴、口琴的演奏家,是木板、石板雕刻家,是獵人,是農夫,是部落歷史典故傳承者,是傳統歌謠演唱者,是石 板屋築建者,精於製刀、造槍……。從小就是孤兒的李正cegav集所有能力於一身,經常為族民解決大小事情、到其他部落談事或到山上生活,20095月的一場車禍,李正cegav不幸仙逝;8月的莫拉克颱風,射鹿caljisi部落,除了頭目家的石板屋之外,皆消失於土石流中。
引自:《北大武山之巔》推薦序-洪國勝〈如果水泥取代石板做成了屋瓦〉

1310 出發返回。
1328 高燕部落。
1347 射鹿部落休息喝咖啡。
 

1418 出發下山。
1500 隘寮南溪支流。
1520 隘寮南溪。
1530 瀑布叉路口。要下到瀑布底,坡度陡,多碎石濕滑,需拉繩。
 
1538 太古拉筏瀑布底,H536m。絹白的瀑布,水量豐沛,前有碧綠色深潭,但水深不宜玩水。在此看景12分鐘。
 
瀑布頂(隘寮南溪底即為瀑布頂)
1601 還我河山。返程一路上都可以看見旗鹽山,能看見在山上走過的路。


1627 朝聖橋。
1655 民宿。主人依然不在家。
1658 停車處。
1703 出發返回。
1729 瑪家村觀景涼亭觀景。在此可看見對岸被土石掩埋的新好茶部落,可是我在觀景台上只看見對面的山頭,可能是四周的樹木將下方河谷遮蔽。



風災前的好茶部落


1744 接近禮納里時,夕陽將對面三地山映照的一片火紅,因車行無法停下沒能將那一瞬間捕捉得更完整。
 

1830 屏東市山海麵春節休息,真可惜。
1909 鳳山王冠牛肉麵。

1950 鳳山火車站,搭乘2003區間車回善化。
2133 善化火車站。